清血、心血管淤塞救命良方

2013091422:09
清血、心血管淤塞救命良方 
(清晨空腹服用最佳)  
這帖食療秘方為白背黑木耳
(乾的)貳兩,煮前先泡水(至少二小時),瘦豬肉貳兩、紅棗5個、老薑2片,先行浸透木耳,以適量清水(6)慢火煮數小時(最少要2小時! ),得約2碗後,清晨空腹飲,殘渣可酌量食用,日飲一劑,25-26日為一療程。 據現代中醫中藥的分析,黑木耳含有大量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及鈣質的成份,在中藥典中認為有益氣和血、補強心臟功效。在化驗室中證實,確實有消化血板的功效。不可採買市場已發泡好的黑木耳因已加
化學藥劑並不純淨。
台灣產的白背黑木耳(乾貨)2
兩(1 = 37.5公克, = 75公克 x 25 = 50兩),( = 16 兩),中藥店有賣1 / 1包,$150 ~ 180 / 斤。紅棗:大陸四川產的大顆不去子紅棗或去子紅棗乾,每帖5 x 25 = 125顆,價格約$350左右。醫學界研究證實,紅棗含有蛋白質、多種氨基酸、胡蘿蔔素、多種維生素等,對肝臟有益。中醫有說,紅棗性溫味甘,具有補益脾胃、調和藥性、養血寧神的功效,是中藥處方的常用之品。紅棗同時也是減肥和豐胸的妙品。
老薑約三大支,價格$50左右。
瘦肉,到超市買切片好的里肌肉片或梅花肉片(無法剛好75公克,多為220g ~350g 裝,片)或到傳統市場買胛心肉請切成約75公克一片,一次買7天份,較方便。
浸泡法:每天下午約6~ 7時,先將白背黑木耳用秤量好2兩,放入洗菜盆約5000mlc.c.),放9分滿的自來水或各牌過濾水(最好),浸泡至少1小時(2小時會較好),黑木耳才會完全膨脹好,易萃取出有用物質。所泡的水倒掉不用。
煮法:每天下午約7~ 8時,用一可裝6.5碗,約2300mlc.c.)清水至6分滿的鍋子,將已浸泡好的黑木耳撕成小片約1 x 3 公分,目的在易萃取出有用物質,放入鍋中;再將5顆紅棗,用清水洗一下放入,老薑切2 x 5 公分(cm),厚約1 ~ 1.5 mm,兩片放入,瘦肉2兩(75公克 ~ 120公克,最好不要太多肉)放入,用小火,瓦斯爐火苗約5 mm高,第一次煮要先測時間(因每家鍋子不同,所需時間也不同。),煮好約可盛2碗(750ml左右)即可。最好煮的時間有2小時,才易萃取出有用物質。煮好稍涼後倒入可盛2小碗(約750ml)的大碗公放至冰箱外,自然涼,早上起床空腹喝完;不需加熱,如在冬天可稍加熱,沒怪味,好喝。* 煮好的黑木耳很多,因富含鈣質、蛋白質,不能多吃,最好丟掉;肉也不要吃;最好只喝湯。
 
黑木耳的營養價值
 :黑木耳蛋白質含量是米、麵、蔬菜等所無以比擬的,其維生素B2的含量是米、麵和大白菜的十倍,比豬 、牛、羊肉高3-5倍,鐵質比肉類高100倍,且鈣的含量是肉類的30-70倍。每百克新鮮子實體內含有維生素C達200毫克,常食用有利於人體的健康。
 
黑木耳主要八項功效:
  1. 活血、防止血管硬化,促進血液循環。
黑木耳含豐富的植物蛋白及多種有益元素,鐵質甚多,有抗膽固醇、甘油三酯及脂蛋白、纖維和鈣質在動脈內膜上,沉積之作用,並有抗血小板凝集於血管壁之功能,因而能阻止動脈內膜增厚、管壁硬化或鈣化,並對血液有抗凝功能、改善高血壓之功效。國外醫學還發現,黑木耳具有降低血粘度、抗脂質過氧化作用。血粘度增高,脂質過氧化物質增多者,如能經常食用黑木耳,有利於降低血粘度、防止動脈硬化、心肌梗死和腦梗塞發生。
  1. 治外傷引起的疼痛,血脈不通(俗稱通血路),神經麻 木、手足抽搐。
中醫認為黑木耳性平味甘,有補氣、益智、生血功效,對貧血、腰腿酸軟、肢體麻木有效。
3. 促進排便,改善痔漏、便血,痔瘡及靜脈曲張。
其豐富的纖維素、半纖維素、果膠等食用纖維,可促進腸胃蠕動進而協助宿便的排出。
黑木耳是一種膠質菇,含有維生素B2和大量的鐵質。乾燥後再吸入水份的膨脹係數很高,食用後可讓腸胃濕潤膨脹,隨著腸胃的蠕動而貼附於絨毛表面,可減緩胃腸酵素分泌到腸胃中,以致於不易有飢餓感,可達到纖體的效果。
4. 治寒濕性腰腿疼痛。
活血,促進血液循環。
5. 子宮出血及閉經等婦科疾病。
脾胃虛弱者,氣血不足,常食用黑木耳可滋陰養胃、益氣活血。
6. 改善貧血,骨質疏鬆。
富含蛋白質與鈣、磷、鐵等維生素、且可活血,故可改善貧血。
7. 降血脂,對心腦血管疾患有很大助益。
黑木耳含豐富的植物蛋白及多種有益元素,鐵質甚多,有抗膽固醇、甘油三酯及脂蛋白、纖維和鈣質在動脈內膜上,沉積之作用,並有抗血小板凝集於血管壁之功能,因而能阻止動脈內膜增厚、管壁硬化或鈣化,並對血液有抗凝之功效。
8. 減重減肥。
多吃黑木耳,黑木耳是一種膠質菇,含有維生素B2和大量的鐵質。乾燥後再吸入水份的膨脹係數很高,食用後可讓腸胃濕潤膨脹,隨著腸胃的蠕動而貼附於絨毛表面,可減緩胃腸酵素分泌到腸胃中,以致於不易有飢餓感,可達到纖體的效果。
 
黑木 耳 怎麼 吃 效 果 會 更 好 
多吃黑木耳能降低血脂的“偏方”早已為大家熟知,不管是炒菜還是涼拌,黑木耳都是很多人喜歡吃的食物。還有很多中老年人,喜歡用黑木耳煮湯,每天喝一點,預防血脂增稠。但最近,關於黑木耳熟後食用會破壞其有效成分的說法,讓大家很迷惑,究竟怎麼吃效果更好呢? 
對於黑木耳煮熟後食用會破壞其有效成分的說法,筆者查閱了近十年來有關黑木耳研究的論文,均未見相關記載。藥理學研究表明,黑木耳中的主要有效成分黑木耳多糖,在熱水中的溶解度較高,因此黑木耳煮熟後更有利於黑木耳多糖的吸收利用。 
國內有關對黑木耳防治心腦血管疾病的臨床研究中,木耳的服用方法大多採用煎湯後濃縮服用,且其臨床研究結果均已證實,這種服用方法在降低血脂、血液黏稠度以及改善患者症狀等方面具有較明顯效果。煎湯後濃縮的目的是為了提升煎液中有效成分的濃度,使其更好地發揮作用。此外,未經燉、煮的黑木耳較難消化。因此,黑木耳在食用時還應以熟食為宜,特別是消化功能相對減弱的老年朋友更應格外注意。 
其實,黑木耳除了是心腦血管疾病患者的食療佳品外,對各種結石也具有輔助治療作用。這是因為黑木耳中的發酵素和植物鹼能夠促進消化系統及泌尿系統各種腺體的分泌,使結石易碎變小,因而可起到輔助排石的作用
此外,黑木耳還具有抗輻射的作用。實驗研究證明,黑木耳對放射性損傷有保護作用。因此,醫院放射科工作的人員以及整日與電腦朝夕相處的朋友也應適當多吃點黑木耳。 
人們吃東西時常認為越新鮮越好,但新鮮的黑木耳則不宜食用。這是因為,新鮮木耳含有一種光感物質,食用後身體被太陽照射的暴露部位可引起日光性皮炎,出現騷癢、疼痛、水腫,甚至發生感染,嚴重者因喉頭水腫還可發生呼吸困難。此外,因黑木耳具有抗血小板聚集和抗凝血的作用,因此患有血小板減少等有出血性傾向疾病者,應少食或不食黑木耳,否則,會加重出血傾向。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黑木耳雖然對防治心腦血管等疾病有一定的輔助作用,但患有上述疾病的患者,在病情未穩定時還應以藥物治療為主,輔以黑木耳食療,對於輕症或亞健康者方可以黑木耳食療為主。此外,黑木耳有一定的滑腸作用,故脾虛消化不良或大便稀者忌食,對本品及相類似真菌過敏者也應慎食。來源︰21CN健康頻道
黑木耳功效分析:消除血液熱毒


木耳因生長在潮濕陰涼的環境中,中醫學認為它具有補氣活血、涼血滋潤的作用,能夠消除血液裡的熱毒。黑木耳中的植物膠質有較強的吸附力,可將殘留在人體消化系統內的雜質排出體外,起到清胃滌腸的作用。黑木耳對體內難以消化的穀殼、木渣、沙子、金屬屑等具有溶解作用,對膽結石、腎結石等也有化解功能。黑木耳還能減少血液凝塊,預防血栓病的發生。

黑木耳中的膠質可把殘留在人體消化系統內的灰塵、雜質吸附集中起來排出體外,從而起到清胃滌腸的作用。同時,它還有幫助消化纖維類物質功能,對無意中吃下的難以消化的頭髮、穀殼、木渣、沙子、金屬屑等異物有溶解與烊化作用,因此,它是礦山、化工和紡織工人不可缺少的保健食品。黑木耳是人體血管的清道夫,可以幫助排出身體內的‘垃圾’。它對膽結石、腎結石等內源性異物也有比較顯著的化解功能。黑木耳能減少血液凝塊,預防血栓等病的發生,有防治動脈粥樣硬化和冠心病的作用。它含有抗腫瘤活性物質,能增強機體免疫力,經常食用可防癌抗癌。乾木耳不宜生吃要熟食,如要做冷盤,烹調前宜用溫水泡發,泡發後仍然緊縮在一起的部分不宜吃。
鮮木耳含有毒素不可食用。黑木耳有活血抗凝的作用,有出血性疾病的人不宜食用。孕婦不宜多吃。
根據日本所做的研究報導,指出其所含的酸性多醣(glucuronoxylomannan)有明顯的降膽固醇的作用,可以清除血管內的低密度血脂膽固醇(LDL),對降血液粘度極有幫助,有助於減少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
歡迎至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odorless/ 看相關資料.
 
此文於日前鄰居影印此方  特上網查詢各方詳細資料  及 引用 各網友之文字
也可詢問中醫師  這方是否有效 及劑量 酙以使用
特引用  張貼者: Andy http://edartersblog.blogspot.com/   之詳細文章
其它述說有興趣者  可  上網查核相關報導